药线结扎法是用药物丝线结扎所需除去的组织,阻断局部血 液循环,促使其坏死脱落的方法。 结扎法早在宋代《太平圣惠方》中就有记载:“用蜘蛛丝缠系痔,不觉自落。”至明代此法临床已广泛应用,且发展到用药线结扎,使用范围也由痔疾扩大到赘瘤、脱疽坏死等。制备药线所用之处方,各家不一。如明代《外科正宗》中用芫花、壁钱与白线同煮至汤干;清代《外科大成》用芫花根、雷丸、蟾酥、草乌煮生丝线药汁尽被丝线吸收;《种福堂公选方》则用鲜芫花根在石器中捣取自然汁浸线 浏览全文 >>
药物鞋垫法是用一定药物研末,加赋形材料制成鞋垫,以防治某些脚部疾病的方法。 本法源于古代的垫药法,如明代《外科正宗》中就记载用细辛、防风、白芷、草乌各等份为末组成千里健步散,掺在鞋底,治疗远行引起两脚肿痛;另有用川芎、白芷各等份研末撒在鞋内,治疗久行、久立引起的足心痛。现代则在此基础上经科学配方选药加工制成药物鞋垫,以防治脚臭、脚气等病症。 【操作方法】 把所选药物研成细末,撒于纱布之间做成鞋垫,放于鞋底。 【主治病 浏览全文 >>
坐垫法是将药物研末,炒热布包,让病人坐在药包上,使肛门、会阴部接触药包,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坐垫法古代广泛流行于民间,清代吴尚先对此法非常重视,在《理瀹骈文》中有详细记载,他认为外治法应当三焦分治:“大凡上焦之病,以药研细末,唁鼻取嚏发散为第一捷法”;“中焦之病,以药切粗末,炒香、布包,敷脐上”;“下焦之病,以药或研或炒,或随症而制、布包,坐于身下为第一捷法”;“下部之病,无不可坐。若内服药不能达到或恐伤胃气者,或治下须无犯上、中者,或上病 浏览全文 >>
鳝血法是用鳝鱼血涂敷患部或滴入耳、鼻内,以治疗某些疾病的方法。 鳝血法早在唐代陈藏器所著的《本草拾遗》中就已记载,鳝血“主癣及瘘、断取血涂之。”以后本法应用范围又有扩大,使用方法也有所发展。元代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中载有治口眼喁斜,取“大鳝鱼一条,以针刺头上血,左斜涂右,右斜涂左,以平即洗去”;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鳝鱼血,治耳痛,滴数点入耳。治鼻衄滴数点入鼻。治疹后生翳,点少许入目。治赤疵,同蒜汁、墨汁频涂之,又涂赤游风。”现代有人沿 浏览全文 >>
浸洗法是用药物煎汤浸洗患部,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是浸法与洗法的结合。 早在东汉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中就载有浸、洗方法,如用矾石汤浸脚治脚气冲心,以狼牙汤洗阴中,治阴中蚀疮烂等。以后历代方书中都有不少该法的记载,如明代《圣济总录》中有用桂附散l煎沸浸洗患处,治疗外伤疼痛肿胀之症;清代吴尚先《理瀹骈文》中更载有10余首浸洗方药,治疗外、伤等科多种病症。 【操作方法】 根据不同病证所选的药物煎汤,去渣取液,然后用此药液浸洗患处或特定的部位。若 浏览全文 >>
敷鸡(鸽)法是将鸡或鸽的某个部位敷于患者一定部位,以达治疗目的的方法。 本法流行于民间,主要用于麻疹之重症,具有清热解毒,镇惊止痛等作用。此法无痛苦和副作用,且简便易行,疗效可靠。现在临床上又用于治疗黄疸、骨髓炎等。 【操作方法】 取活鸡(鸽)1只,将其剖开胸腹(去内脏),连毛带血趁热则敷于患儿胸部,或在剖开动物的胸腹时,撒入3~9g雄黄粉贴敷,效果更佳。病情严重者,鸡(鸽)敷冷后,可再换1只。 【主治病症】 一、麻疹 1.敷鸡退 浏览全文 >>
白降丹划点法是用利刃轻轻划破人体的表皮,然后在划破的皮肤刀口处涂上适量的白降丹,通过局部的化学腐蚀和持续性的物理刺激作用,从而达到蚀腐坚皮,拔毒外出,调和气血,通畅血脉的作用。它是以针刺、放血与涂药相结合的一种疗法。 白降丹是始载于清代《医宗金鉴》的一种外科常用药,是经升华制成的氯化汞和氯化亚汞的混合结晶品,有剧毒,具有提脓拔毒的作用,并有强烈的腐蚀性。本世纪60年代李秀实等人,运用经络理论,创造性地把白降丹外用与放血疗法相结合,经过反复实践,逐渐发展 浏览全文 >>
热罨法是将药物研细末敷于患部,然后用热水袋或湿热布巾外敷,以助药力的治疗疾病的方法。 【操作方法】 1.热水袋敷将热水(50。C左右)倾入热水袋(亦可用橡皮袋、高温瓶等代替)内,水量不要超过热水袋的2/3,然后排出热水袋里上部的空气,将盖拧紧,直接贴敷于患部或敷于药物的外面。 2.水湿热敷先在皮肤上涂一层凡士林油,然后把敷布放到热水中浸透,捞出,拧去多余的水分,直接热敷于患处,上面用油纸或塑料薄膜敷盖,再用棉被包好,保温。每3~5分钟更换一次 浏览全文 >>
热烘疗法是在病变部位涂药后,再加热烘的一种治疗方法。 热烘疗法是近代在涂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外治法,它借助热力的作用,使局部气血流畅,腠理开疏,药力渗入,从而达到活血祛风以减轻或消除痒感、活血化瘀以消除皮肤肥厚等治疗目的。 【操作方法】 依据病情,选择适应的药膏,将药膏均匀极薄地涂于患部,然后用电吹风吹烘(或火烘)患部,每日1次,每次约20分钟,视皮肤病变部位大小可适当增减时间,烘后即可将所涂药物擦去。 【主治病症】 一、阳痿 热 浏览全文 >>
涂搽法是将药物制成洗剂或酊剂、油剂、软膏等剂型,涂搽于患处的一种外治法。 本法许多古籍中都有记载。在清代吴尚先的《理瀹骈文》中就有涂、搽方药近200首。除治疗外科、皮肤科、五官科等许多局部病变外,还用于治疗内、妇、儿等科的病证。 【操作方法】 依据病情选药物,然后把药物研成细末,因患病部位及皮损不同,可把药末与水、酒精、植物油、动物油或矿物油调成洗剂、酊剂、油剂、软膏等不同剂型外涂患处。 【主治病症】 一、急喉风 解毒化痰利咽散( 浏览全文 >>
耳穴压豆法,是用胶布将药豆准确地粘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疫、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又称耳廓穴区压迫疗法。 【操作方法】 选择1—2组耳穴,进行耳穴探查,找出阳性反应点,并结合病情,确定主j辅穴位.以酒精棉球轻擦消毒,左手手指托持耳廓,右手用镊子夹取割好的方块胶布,中心粘上准备好的药豆,对准穴位紧贴压其上,并轻轻揉按1~2分钟。每次以贴压5~7穴为宜,每日按压3-5次,隔1~3天换1次,两组穴位 浏览全文 >>
枯痔法是将含有腐蚀、收敛作用的药物直接涂于痔核表面,使其逐渐坏死、干枯、脱落而愈的一种治疗方法。 枯痔法肇始于南宋•魏岘,他在《魏氏家藏方》中比较详细地阐述了枯痔疗法,其药物为砒、矾以及朱砂,随后历代在此基础上都有发展,方剂繁多,不胜枚举。但大都仍以砒、矾为主,佐以朱砂、硫磺、月石、乳香、没药,轻粉等药物。到了明代,枯痔法有了进一步的应用,不断得到完善,如陈实功《外科正宗》中记载:“凡疗内痔者,先用通利药荡涤脏腑,然后 浏览全文 >>
兜肚法是将一定处方的药物研末,用棉花包裹,装入布囊,缝好缚兜于腹部,以治疗某些慢性病的民间疗法。 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中就载有用四香散兜肚治疗遗精、白浊、妇女月经不调等病。现代有人用此法治疗胃肠疾患,获得一定疗效。本法可使药力缓慢持久地作用手腹部,并通过腧穴、经络逐渐渗透入里,从而发挥调阴阳、和气血、通经脉等药理效应,达到愈病之目的。 【操作方法】 1.兜肚方药,可根据具体病证选用,一般常选辛温芳香走窜之品。 2.每月换药1次,连兜数月。 浏览全文 >>
湿敷法是用纱布浸吸药液,敷于患处的一种外治法。古称溻法。 从现有文献看,湿敷(溻)方首见于《肘后备急方》,该书载:“又丹痈疽始发浸淫进长并少小丹擒方”。《刘涓子鬼遗方》称本方为“擒汤方”,并叙述有“令极冷,擒肿上”及温洗疮上”,“令恒湿”的冷敷和热敷两种方法。至唐•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已载有数种溻方,如“揄肿方”,“治痈疽始作,肿赤掀热长甚速方”,“升麻揄汤方”,“大黄擒洗方”等。对于具体应用方法也有论述:“故帛四重内汁中”,“故 浏览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