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咽炎为咽部粘膜与粘膜下组织的急性炎症,咽部的淋巴组织亦常被侵及,淋巴内环的一部分或全部同时发炎,可波及整个咽部,或仅限于鼻咽、口咽、喉咽的一部分。此病可为原发性,亦常继发于急性鼻炎或急性扁桃体炎之后,冬、春季多见。临床症状一般起病较急,初觉咽部干燥、灼热,或有粗糙感,微痛渐加重,以致吞咽不便。咽侧索受累,则可发生剧烈的放射性耳痛及颈部疼痛,重者头部转动也感困难,常伴有全身症状,如寒战、高热(体温在38℃左右,甚至高达40℃)、全身不适、头痛、食欲不振、便秘、口渴、恶心、呕吐、四肢酸痛等。现 浏览全文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时期常见病,主要为鼻、咽、喉的急性炎症。多见于秋冬及冬春天气多变时节。病原以病毒为最多,细菌感染大多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营养不良,佝偻病,缺乏锻炼及环境卫生不良等,均可使小儿抵抗力减弱而易患此病。本病症状轻者只有流涕、鼻塞、喷嚏、微咳、咽部不适;重者体温可达39~40℃或更高,常伴有头痛、全身乏力,婴儿常出现呕吐、腹泻,甚至发生高热惊厥,咽部充血明显,可伴有疱疹和溃疡。各种病毒和细菌都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病毒有鼻病毒、柯萨基及埃可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 浏览全文 >>
急性扁桃体炎是腭扁桃体的非特异性急性炎症,也可伴有一定程度的咽粘膜及其他淋巴组织的炎症,但以腭扁桃体的炎症为主。本病非常多见,往往与轻重不等的急性咽炎同时发生。发病以春、秋两季最多见,临床表现起病急,潜伏期约3~5天,患者感全身不适、恶寒、发热伴头痛,食欲不振,腰背及四肢酸痛,便秘,小儿病人可因高热引起昏睡、抽搐,同时,咽喉干燥疼痛,吞咽时或咳嗽时疼痛加剧,可发生吞咽困难,因舌咽神经的反射作用,可有同侧耳痛,有时咽软腭运动失灵而言语含糊。若炎症侵及咽鼓管,则可有耳鸣和听力减退。现代医学认为本病 浏览全文 >>
慢性咽炎为慢性感染所引起的弥漫性咽部炎症,常伴有其他上呼吸道疾病,如咽淋巴样组织的增生等。慢性咽炎为耳鼻喉科中的常见病。临床表现咽部不适感,如异物感、痒感、吞咽微痛感等,主要由于分泌物附着或肥大的淋巴滤泡影响所致。由于咽部分泌物增多、稠厚的刺激,常引起频繁的咳嗽,晨起较剧。咽部异物堵塞感有的较著,随吞咽动作而上下,吐之不出,咽之不下。此外,有时会伴有消化不良、恶心、呕吐、便秘、溏泻等症状。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因多因屡发急性咽炎转为慢性,慢性扁桃体炎及牙病也可引起。患有鼻中隔偏曲被迫长期张口呼吸者 浏览全文 >>
肺炎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尤多见于婴幼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寒冷季节及气候骤变时多发。多种细菌和病毒可引起本病,机体免疫力低下可使肺炎发病率增加。临床症状有发热,咳嗽和气促。肺部听诊,早期不明显,以后可闻及中、小水泡音。重症病例有鼻扇、口周青紫、明显三凹征,甚至出现呼吸衰竭及心功能不全。x线胸部摄片可显示两肺部有斑片状或大片状浸润阴影,可同时伴有肺气肿及肺不张。现代医学认为小儿支气管肺炎以肺炎球菌引起多见,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流感杆菌、大肠杆菌、肺炎杆菌、绿脓杆菌等也可致病,病毒引起的 浏览全文 >>
急性支气管炎大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后或传染病时(如麻疹、流感、百日咳等)。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季为多,3岁以下小儿多见。发病可急可缓,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初表现干咳,继之逐渐加重,伴呼吸道分泌物加多,如继发细菌感染,数目后痰液由粘液状转为脓状。幼小婴儿不易咳出痰液,常留于喉间发出漉漉声或将痰液咽入消化道。其他症状尚有发热、乏力、食欲不振及呕吐等。肺部听诊常可闻及干罗音或粗水泡音。急性支气管炎主要由病毒引起,如鼻病毒、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此外,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 浏览全文 >>
哮喘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婴幼儿时期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发病常与呼吸道感染有关,有人认为该病是哮喘在婴幼儿时期的特殊表现,部分病儿可发展成典型的支气管哮喘。本病发生于1-3岁婴幼儿,尤其肥胖及有湿疹史或家属过敏史的患儿多见。发热一般不高,有轻度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伴喉部喘鸣声。夜晚或清晨哭吵时咳喘加重,似哮喘样。听诊可闻及呼吸延长,有哮喘音,吸气时可有湿罗音。本病由多种病毒及细菌引起,常见的有鼻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合胞病毒和肺炎支原体等。有过敏素质是发病的内因。根据本病发病年龄,单用解 浏览全文 >>
肺脓肿是由于化脓性病变使肺实质受损,形成空洞,内含脓液。本病常继发于肺炎,有时因呼吸道吸入异物或败血症引起。此外,邻近组织化脓性病灶蔓延到肺部也引起肺脓肿。发病时多有发热,热型不定,高热可伴有寒战,咳嗽多呈持续性,伴有胸痛或腹痛;可见全身乏力、盗汗、体重下降。婴幼儿多有呕吐及腹泻。如脓肿与呼吸道相通,则咳出极臭的脓痰,偶带血液。如脓肿破渍,与胸腔相通,可形成脓胸及支气管胸膜瘘管。引起本病的病因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菌为多见,其次为肺炎双球菌、链球菌及大肠杆菌等。根据症状和体征可作出本病初步诊 浏览全文 >>
本病是腺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多见子6~24个月的婴幼儿,好发于冬春二季。起病常表现为急骤发热,伴有频咳或阵咳,咽部充血,鼻卡他症状不明显,呼吸困难及发甜多见于病程第3~6天,且逐渐加重;重症病凡出现鼻翼扇动和三凹征、喘憋及口唇青紫。早期听诊呼吸音粗或干罗音,湿罗音常于发病3-4天后出现,日渐增多,常伴肺有气肿,甚至可出现胸腔积液。腺病毒肺炎病儿常伴腹泻、呕吐、腹胀的肠道症状,可能与腺病毒在肠道内繁殖有关。部分病儿可出现嗜睡、萎靡,病程中晚期可出现半昏迷及惊厥,心率增加轻症每分钟比160次,重症可 浏览全文 >>
毛细支气管炎仅见于2岁以前婴幼儿,多数为6月以内的婴幼儿,其临床表现同肺炎,但喘憋更严重,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炎,也有人称此病为喘憋性肺炎。起病时体温一般不高,咳嗽、呼吸困难,症状远较中毒症状为重。喘憋发作时,呼吸快而浅,常伴有呼气性喘鸣,有明显的鼻扇和三凹征,重症病儿有明显的梗阻性肺气肿、苍白和发绀,部分病儿可发生酸中毒和脱水,处理不当可发展成为心力衰竭。本病由病毒引起,合胞病毒是最常见的病原。此外,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肠道病毒和少数肺支原体均可引起本病。患者发病年龄小,在病初时出现明 浏览全文 >>
鹅口疮又名雪口病,为婴幼儿常见的真菌性口腔炎。本病特征是在口腔粘膜上出现白色微高起的乳凝样斑膜,其周围无炎症反应,无痛,斑膜大小不等,不易擦去,强行剥落后局部粘膜潮红、粗糙,常见于舌、颊、腭或唇内粘膜上,严重者口腔粘膜大部或全部被覆盖,并可蔓延至咽部,甚或波及到肺,危及生命。本病是由白色念珠菌所引起。新生儿可由产道感染,或因哺乳时乳头不洁,或喂养者手指污染传播。婴幼儿营养不良、身体虚弱、长期使用广谱抗菌素或激素时,也可发病。本病诊断依据婴幼儿口腔粘膜覆盖的点状或片状白色膜样物,颇似奶块,但不 浏览全文 >>
反复呼吸道感染以2岁内小儿发病率最高,以后随年龄增长而下降。据有关方面统计,呼吸道易感儿每年呼吸道感染发病次数平均为健康儿的4.5倍。目前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尚无统一标准。反复呼吸道感染易感者除较健康小儿多罹患几倍的呼吸道疾病外,多有食欲不振、盗汗、体重不增、面色萎黄等表现。反复呼吸道感染形成的因素较为复杂。幼儿免疫功能比较低下,易患呼吸道疾病,母乳喂养则较人工喂养免疫力强。此外,长期偏食、挑食,以及耐寒力差的小儿易患呼吸道感染。大气污染对易感呼吸道病也有影响。有报道易感儿血中IgG及IgA 浏览全文 >>
流涎是指唾液经常从口腔内流出。现代医学认为,当患口腔粘膜炎症以及神经麻痹、延髓麻痹、脑炎后遗症等神经系统疾病时,因唾液分泌过多,或吞咽障碍所致者,为病理现象。由于婴儿的口腔浅,不会节制口腔的唾液,在新生儿期,唾液腺不发达,到第五个月以后,唾液分泌量增加,六个月时,牙齿萌出,对牙龈三叉神经的机械性刺激而唾液分泌也增多以致流涎稍多,均属生理现象,不应视作病态。随着年龄增长,口腔深度增加,婴儿能吞咽过多的唾液,流涎自然消失。现代医学对本病无特殊治疗。中医称流涎为“滞颐”, 浏览全文 >>
口疮是指口腔粘膜、舌及齿龈等处发生疱疹、溃疡面或糜烂,可包括现代医学的疱疹性口炎、疱疹性咽峡炎、细菌感染性口炎等。口疮患儿均有局部疼痛、烦躁、拒食等表现。疱疹性口炎起病可有发热,疱疹和溃疡可发生在口腔粘膜任何部位,如舌、齿龈、唇、颊、上腭,咽部或口角唇周皮肤等,颌下淋巴结肿大;疱疹性咽峡炎患者发热,咽部充血,疱疹和溃疡主要在咽部和软腭,有时见于舌,不累及齿龈和颊粘膜,颌下淋巴结不肿大;急性细菌性口炎主要见口腔粘膜各部位充血、水肿及糜烂面,表面或有假膜覆盖,或出现浅表溃疡,局部淋巴结肿大,血白细胞 浏览全文 >>
本病是指由于进食被细菌或其他毒素污染的食物引起的胃肠道急性炎症。多见于夏秋两季。主要症状是恶心、呕吐和腹痛、腹泻。起病较急,发病前先感觉腹部不适,继则发热、恶心、呕吐,腹部阵发性疼痛或绞痛,腹泻每日数次或十余次,大便呈水样、色黄,可含未消化食物及少量粘液,偶呈脓血便或血便,上腹或中腹部有压痛,剧烈呕吐.腹泻可发生脱水,水电解质紊乱,甚则休克。一般患者经治疗后在数日内即可痊愈。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主要为肠炎沙门氏菌、嗜盐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肉毒杆菌等侵入。本病的诊断,依据发 浏览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