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濡养筋肉骨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的外周连属部分。 十二经筋的分布规律:十二经筋均起于四肢末端,上行于头面胸腹部。每遇骨节部位则结于或聚于此,遇胸腹壁或入胸腹腔则散于或布于该部而成片,但与脏腑无属络关系。三阳经筋分布于项背和四肢外侧,三阴经筋分布于胸腹和四肢内侧。足三阳经筋起于足趾,循股外上行结于九页(面);足三阴经筋起于足趾,循股内上行结于阴器(腹);手三阳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外上行结于角(头);手三阴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内上行结于贲( 浏览全文 >>
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 十二经别的分布规律:十二经别多从四肢肘膝关节以上的正经别出(离),经过躯干深入体腔与相关的脏腑联系(入),再浅出体表上行头项部(出),在头项部阳经经另合于本经批脉,阴经的经别合于其表里的阳经经脉(合),由此将十二经别汇合成6组,称为(六合)。足太阳、足少阴经别从腘部分出,入早间肾与膀胱,上出于项,合于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足厥阴经别从下肢分出,行地至毛际,入早间肝胆,上系于目,合 浏览全文 >>
络脉是由经脉分出行于浅层的支脉。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总称十五络脉,或十五别络。 十五络脉的分布规律:十二经脉的别络均从本经四肢肘膝以下的络穴分出,走向其相表里的经脉,即阴经别络于阳经,阳经别络于阴经。任脉的别络从鸠尾分出以后散布于腹部;督脉的别络从长强分出经背部向上散布于头,左右别走足太旭经;脾之大络从在包分出以后散布于胸胁。此外,还有从络脉分出的浮行于浅表部位的浮络和细小的孙络,遍及全身,难以计数。 十五络脉的作用:四 浏览全文 >>
奇经八脉即别道奇行的经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挢脉、阳骄脉、阴维脉、阳维脉共8条。 奇经八脉的分布规律:奇经八脉的分布部位与十二经经脉纵横交互,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其中督脉行于背正中线;任脉行于前正中线;冲脉行于腹部会于足少阴经。奇经中的带脉横行于腰部,阳蹻脉行于下肢外侧及肩、头部;阴蹻脉行于下肢内侧及眼;阳维脉行于下肢外侧、肩和头项;阴维脉行于下肢内侧、腹和颈部。 奇经八脉的作用:一是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 浏览全文 >>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也称为“正经”。 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布规律:十二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六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六阳经分布于是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十二经脉在四肢 浏览全文 >>
经络系统与脏腑系统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经络系统内联脏腑,外络肢节。由经脉和络脉组成。 经络系统的主要内容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及其外围所连系的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 浏览全文 >>
以下是江西南昌龙氏第十三代传人龙帅江医师的祖传秘方。 一、产后身痛——无名指第二关节尺侧进针,向手腕方向平刺寸许,通常患者会有全身发热的感觉,疼痛随之缓解;如不发热,则不是产后身痛,可考虑痹证疼痛。 二、眩晕——百会穴。如果眩晕兼有呕吐,则取百会前0.5寸。眩晕兼有头痛者,视头痛部位在百会穴前后左右0.5寸处取穴。顽固性眩晕用小艾柱灸30壮。(此处,龙医师提到他父亲通常灸300壮,并取桔子皮一块点燃以拇指按压于百会穴处;他本人一般灸90壮-200壮,以热量沿督脉传至长强穴为度。 浏览全文 >>
巧用艾灸对抗虚寒症艾灸药辛温,归肝、脾、肾经,内服可治疗宫寒,痛经;外用能灸治百病。艾灸有通经活络,散寒止痛,回阳救逆等非凡的疗效。 艾草燃烧后,其特殊的对人体有益的药用成分,比如有解热止血作用的苦艾醇、苦艾酮,还有抗自由基增强免疫力的甲醇提取物、具有抗菌作用的艾叶油等等,都会挥发出来,借着热力,可以很好的渗透入皮肤肌肉深层的经脉中,与此同时,艾草燃烧会产生特殊的波长和频率的场,就象我们平时理疗用了红外波一样(只是红外范围太大,没有集中作用于穴位 浏览全文 >>
艾灸治疗荨麻疹 马少群 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俗称风疹块、风团、蓓蕾、鬼风疙瘩等。是由多种因素迅速引起皮肤、粘膜发生暂时性、充血性、渗出性、浮肿性风团,斑块,伴有剧烈瘙痒。荨麻疹的病因有食物过敏,鱼、虾、蟹、蛋、肉类等动物性蛋白最常见,药物过敏,阿托品、阿司匹林等药物可以直接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起荨麻疹,感染,细菌、真菌、病毒可以通过传染物的抗原作用或改变机体的应激状态,引起变态反应。这个疾病治疗起来很复杂,往往病人遇到 浏览全文 >>
家传针刺秘法治中风面瘫李宝发,医生。黑龙江省阿木尔林业局物资科邮编:165302特色医术:采用家传治法,左病右治、右病左治,一针多穴,一穴多治的方法治中风面瘫,口眼歪斜。采用毫针从承泣透四白,巨髎透地仓、承浆透大迎,地仓透颊车,迎香透禾髎,鱼腥透阳白,下关透颊车,只针不灸,平补平泻,留针20~30分钟,一般1~2周痊愈。 附:人体穴位图大全穴位查询 浏览全文 >>
正确取穴和针灸疗效的关系很大。现代临床常用的腧穴定位与取穴方法有:(一)骨度分寸法 骨度分寸法,古称“骨度法”,是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如腕横纹至肘横纹为12寸,也就是把这段长度分成12等份,取穴就以它作为折算的标准。常用的骨度分寸以表说明如下。部位 浏览全文 >>
一年来,我一直还在徘徊、等待与观望之中,因为学习中医针灸毕竟太难了,离我太遥远了。在这期间,中医的书没有少看,然而只是无事乱翻书罢了,谈不上有什么心得,一想起今后要以中医维生总觉得非常惶惑,谈何容易啊。虽然在和何老师近距离接触以后,针灸的魅力已经荡漾在我的胸怀,但是学习中医针灸的决心还是定不下来,一直摇摆于学与不学之间。 一九六五年春天,我又一次步行了五个小时上城。在书店、图书馆逗留了半天以后,就在饮食店草草地用完了晚餐。在夜幕即将降临,华灯初上的时分,我估计何黄淼老师应该已 浏览全文 >>
天灸院内协定方组方:白芥子60g延胡索30g细辛15g猪牙皂30g生麻黄15g甘遂15g制法:将上述药物共研细粉,备用。取生姜适量榨汁,备用。取适量生姜汁将药粉调成膏药,搓成药丸,大功告成。注意事项:一定要当天配,当天使用三伏天灸是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多选在每年的夏季“三伏”天,也因此被称为“三伏灸”。根据中医《内经》的理论,天人合一,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的阳气,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由于 浏览全文 >>
针灸急救要穴,关键时候能救命!1、晕厥——水沟中冲涌泉足三里。口诀:晕厥要在山里涌泉边的水沟中冲醒。2、虚脱——素膠水沟内关。口诀:虚脱要速(素)关水沟。3、抽搐——百会印堂人中合谷太冲。口诀:堂中(人中)百合气味太冲,引发抽搐。4、中风闭证——十二井穴水沟太冲丰隆。口诀:中风是由于十二条水沟臭气太冲,轰(丰)隆一声倒地所致。5、中 浏览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