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多以双眼为患,有夜盲和视野缩小的特点,最终导致双眼失明,为一种危害较大的眼病。本病多与遗传性有关。常因光线较暗处,则行动不便,称为夜盲。由于视野进行性缩小,在白天亦对旁物视而不见,容易碰撞。本病始病于周边部视网膜的视细胞层,所以中心视力一般多为正常,以后视野逐渐缩小,仅存管状视野,继而侵犯黄斑,终至失明。本病大多伴有继发性白内障,少数也可继发青光眼。西医认为本病是一种先天性的眼病,有遗传倾向,为视网膜的视细胞层营养不良性的进行性眼病,是一种变性疾患。西医对本病的诊断依据,采用眼底镜检查, 浏览全文 >>
鼻出血(鼻衄)既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症状,又是一种单独的疾病。轻者涕中带血,重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反复出血等则可致贫血。诊断无困难,关键在于查明原因,确定出血部位,迅速而有效地止血。鼻出血原因分全身和局部两大类:(1)局部病因。外伤,如鼻及鼻窦外伤、颅底骨折、术后出血等;炎症,如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结核等;肿瘤,如鼻腔、鼻窦及鼻咽部恶性肿瘤、鼻腔血管瘤等;畸形,如鼻部中隔偏曲。(2)全身病因。血液病,常见有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等;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及血管硬化,心脏病可引起阻性充血而 浏览全文 >>
咽异感症指咽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自觉咽喉部有异物、堵塞、痰粘着感或不适等异常感觉的病症,也称咽神经官能症、梅核气,是喉科的常见疾病。多见于女性,以30-40岁好发。本病主要症状是自觉咽喉部有“异物”感,吞咽唾液时出现或加重,而进食时既不妨碍,又无异物感。在情志忧郁时加重,心情舒畅时症状减轻。“异物”位置或固定或游走,咽喉部呈“小球”样在咽部上下活动,迫使患者常作吞咽动作或频频发出“吭吭”声,以求清除 浏览全文 >>
本病为咽部粘膜、粘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发炎。多发于成人。病程较长,症状顽固,不易治愈。患者常有咽部各种不适感,如异物感、咽痒、灼热、刺痛或醒后干燥等。咽部分泌物粘稠,晨起常发出吭吭声,以清除分泌物,引起作呕。本病为上呼吸道感染的结果。如急性咽炎反复发作,因患鼻炎、鼻窦炎引起鼻塞而张口呼吸,脓涕倒流刺激咽部可引起本病。烟酒过度、职业因素、全身性疾病等对本病也有一定影响。检查咽部粘膜弥漫充血、增厚、色暗红,咽后壁散在的淋巴滤泡增生,或相互融合成团块,常附有粘稠分泌物,咽侧索亦肿大。本病诊断 浏览全文 >>
本病系腭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分非化脓性和化脓性两种。本病起病急,畏寒、发热、头痛、纳差、乏力,腰背及四肢酸痛。小儿可有腹泻或因高热而发生昏睡、抽搐。局部主要症状为咽痛,吞咽时加剧,疼痛剧烈者可发生吞咽因难,常因软腭运动失灵而言语含糊。本病主要致病菌为乙型或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也可能引起。受凉、潮湿、过度劳累、烟酒过度或患慢性疾病时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是本病的诱发因素。病人面色潮红,呈急性病容。咽部检查急性充血,两侧扁桃体红肿,表面有黄白色脓点,有时渗出物可融合成膜状, 浏览全文 >>
声带息肉指发生于一侧声带的前中部边缘的灰白色、表面光滑的息肉样组织;声带小结又叫歌者小结,常发生于双侧声带前、中1/3的交界处,即声带膜部的中点,由炎性组织的小块组成,是喉部常见疾病,中青年最常见,职业以歌唱演员、教师、讲解员发病率为高。声嘶为本病的主要症状,嘶哑的程度视息肉的大小和部位而异,轻者仅有轻微的声音变化,重者可至严重嘶哑,甚至失音。声带小结引起的声嘶程度不一,且与小结大小不一定相称。声带息肉与小结的病因至今尚无统一认识,一般认为与误用或滥用嗓音有关。当发声方法不良或用力发声时,腹 浏览全文 >>
本病为中耳粘膜甚至骨膜、骨质的化脓性炎症。其特点为反复耳漏伴听力减退。按病理及临床分为单纯型、骨疡型、胆脂瘤型三型。后二型易引起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保守治疗无效,应及时手术治疗。中医药治疗以单纯型为宜。临床上最常见亦为单纯型,其临床表现为间歇性流无臭味的粘脓,脓量多寡常与上呼吸道感染或游泳、洗头污水进入耳内有关。耳聋程度与鼓膜穿孔大小、位置有关,一般呈轻度的传导性耳聋。最多见的病因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不及时、不彻底转变而成,或弃咽部及其邻近器官的炎性病灶反复发作所致。致病菌以变形杆茵、绿脓杆菌 浏览全文 >>
本病也称美尼尔病,又称膜迷路积水。临床特点为发作性眩晕,波动型听力减退和耳鸣。眩晕为突发性的旋转性眩晕,病人睁眼时周围的物体绕体转动,闭眼时则感自身在转动,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和血压下降等迷走神经刺激症状。眩晕持续约30-45分钟,持续发作数天、甚至数周则要考虑其他原因。发作时病人意识清楚。耳聋发作时明显,间歇期听力可部分或完全恢复,发作时和发作后的听力呈波动型是本病一个特征,发作次数愈多,耳聋愈重。耳鸣常在发作前、中出现,发作后逐渐减轻或消失,多属高频性。本病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 浏览全文 >>
本病系上呼吸道炎症或物理因素造成咽鼓管粘膜的肿胀、管腔狭窄或堵塞,使中耳腔形成负压,导致血浆渗出而引起中耳积液。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率占耳鼻咽喉科疾病的3-4%。近年来,发病率有增加趋势,患者以儿童居多。大部分患者在感冒后,诉说耳内闷胀或堵塞感,按压耳屏可有短暂的松解感;听力减退,体位垂直时明显,平卧时改善;耳鸣,属低频,呈持续性;自声增强,耳痛等。本病多由上呼吸道炎症波及咽鼓管或其他物理因素造成咽鼓管粘膜肿胀,致管腔狭窄或阻塞。此外与变态反应和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有关。局部检查:早期鼓膜呈淡红 浏览全文 >>
在牙髓病中,最常见且引起痛苦最严重的是牙髓炎。本病多由感染引起,主要感染来自深龋。牙髓被侵犯后,感染还可以通过根尖孔扩散到根尖周组织,引起根尖周炎。牙髓炎以牙齿不同程度的疼痛为主要特征。急性牙髓炎时,在不受任何刺激的情况下,可以发生剧烈的自发痛。早期为阵发性疼痛,持续时间较短,可在1天之内发作二、三次,每次持续数分钟,遇冷热刺激疼痛加剧,一般夜间发作比白天更为剧烈。晚期疼痛持续时间延长,或牙髓化脓,此时遇热则疼痛难忍,而冷刺激反可使疼痛缓解,因此患者常含冷水以减轻痛苦,患者一般不能明确地指出病牙 浏览全文 >>
本病指患者原来听觉正常,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耳鸣和眩晕。好发于中老年者,脑力劳动者有多发倾向。耳聋是本病突出的症状。耳聋发生突然,或经1小时至1-2日内迅速加重,多为单侧。耳聋程度轻重不等,全聋少见。耳鸣多为低音调,与耳聋出现时间可有前后参差,一般耳鸣伴听力恢复而逐渐消失。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眩晕,轻度或暂时性眩量为多见。本病病因至今未明,西医推测是内耳血流障碍(血管痉挛、栓塞、血栓及出血等)和病毒感染,经微生物学、免疫血清学、病理组织学、血液流变学等研究获得佐证 浏览全文 >>
口腔白斑有两种定义:一是症状学意义的“白斑”,是引起口腔粘膜白色斑块状损害的诸多疾病的总称,包括白色角化病、白色水肿、白色皱襞性龈口炎、扁平苔藓、盘状红斑狼疮、白斑等等。二是病理学意义的“白斑”,除临床肉眼可见的白色损害外,还表现为红白间杂的损害,特别是有组织病理上的上皮异常增生。因此,前者只是常用临床术语,后者才是口腔白斑的定义。本节所述口腔白斑系指病理学意义上的一种口腔粘膜病。其临床表现为四种类型;(1)斑块状。口腔粘膜上出现白或灰白的均质型 浏览全文 >>
牙龈疾患中最常见的是牙龈炎。本病的临床表现以牙龈出血为最常见症状,一般在刷牙、咀嚼硬物和吮吸时易出血。牙龈呈鲜红或紫红,肿胀、松软,可有牙石、软垢、牙菌斑的聚集,有时龈缘可有糜烂,挤压龈缘时有少量脓液排出,并可出现牙龈沟加深,龈乳头水肿或发作成龈脓肿而产生突然疼痛。在一定条件下可发展成牙周病,致使牙齿丧失。西医认为本病的主要病因是局部刺激所致。口腔卫生不良,没有正确的刷牙习惯,引起菌斑、软垢和牙石堆积,为最主要的发病因素。其次,食物嵌塞,牙列不整齐,不良修复体,口呼吸习惯等,以及某些全身性因素 浏览全文 >>
本病也称复发性口疮或复发性阿弗它性口炎,可周期性复发,有明显的灼痛感。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四型:(1)轻型。好发于唇、舌、颊、腭等角化较差的口腔粘膜区。初起为小红点,伴灼热不适感,逐渐扩大为直径2~3毫米的浅溃疡,微凹,上覆淡黄色假膜,溃疡周围充血呈红晕状,灼痛。每次发作溃疡数1至几个,7-10天愈合,一定的间歇期后又可复发。(2)口炎型。形态似轻型,溃疡数多达10个以上,散在分布,有淋巴结肿大、发热等全身症状。(3)重型。溃疡常为单个,可扩大为大而深的“弹坑”状。周围充 浏览全文 >>
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龈、牙周韧带、牙骨质和牙槽骨部位的慢性破坏性疾病。本病进展缓慢,早期缺少明显的自觉症状,因此患者就诊时都已是中期。牙周病的临床表现可以分为炎症型和无炎症型二类,如牙龈肿胀、出血、溢脓、口臭、牙浮、松动、咀嚼无力或咀嚼疼痛等为炎症型;牙龈退缩、牙槽骨萎缩、牙骨质暴露、牙齿脱落等为无炎症型。牙周病的病因主要是局部因素如牙石、菌斑、食物残屑、食物嵌塞、创伤性咬合、牙齿废用等;细菌因素如菌酶、内毒素、外毒素对牙周组织的直接破坏,牙周组织对抗细菌的能力下降;全身因素如营养不良、内分泌紊 浏览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