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睑提肌功能障碍,以致上睑睁开无力,遮住瞳孔,或眼睑闭合,仅留一隙者,称上睑下垂。本病有先天性与后天性之分。临床常见有双眼或单眼发病。上睑不能升举,遮住瞳孔,视物困难,欲想视物,只能耸眉、仰首,以致患者有皱额、抬眉的征候。还有部分上睑下垂者,常诉有上午下垂程度轻,下午入暮较重。先天性上睑下垂,多属动眼神经上睑提肌分支或动眼神经核发育不全所致;后天性上睑下垂,可因外伤、炎症、肿块等局部因素所致。动眼神经麻痹、颈交感神经节损伤(何奈氏综合征)也可出现同侧上睑下垂;也可有因重症肌无力所致。临床还可发 浏览全文 >>
本病系以眼睑缘潮红、作痒为特点的眼病,常缠绵久久不愈,或易复发。本病有鳞屑型、溃疡型和眦角型三种。但其共同点为眼睑缘或眦角部红和痒,局部常布有痂。鳞屑型睑缘炎局部有麸糠样鳞屑,揭开痂皮下面有出血点。溃疡型睑缘炎局部有脓样痂屑,揭开痂皮下有脓泡,本型常破坏睫毛毛囊,以造成秃睫。眦角型睑缘炎在眦角有龟裂、血痂,而且常伴有眦角性结膜炎。西医认为本病由细菌感染所致,但也认为可能与屈光不正、经常失眠有关,一般采用局部治疗,应用抗菌素眼膏。眦角型则用硫酸锌类有效。如有诱发因素,采用对症治疗,如矫正屈光、 浏览全文 >>
本病以泪液外流于面部,余无其他症状为特点。本病在眦部有泪液外流,不时擦泪,常可因泪液刺激,导致睑缘炎。西医对泪液分泌过多而流泪,称流泪;由于泪窍异位,或泪道狭窄,泪液不能顺道排出,称泪溢。西医对本病多用对因治疗。中医称本病为“无时泪下”。泪为肝之液,多属肝肾不足,泪液失固,多采用补益肝肾、祛风摄泪法。也有采用针刺治疗,临床常能收到一定效果。(邹菊生) 浏览全文 >>
本病是以结膜充血,有分泌物,且有较强传染性的一种急性眼病。好发于春夏季节,其时气温较高,病菌容易繁殖。常以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自觉有畏光流泪、炽热感样疼痛,这多系结膜有三叉神经末梢受炎症刺激而引起的症状,两眼由于分泌物胶粘睫毛,常在晨起不能睁眼,也有眼睑水肿,引起欲睁不起。有时因分泌物较多,挡住角膜,常有一时性视糊,瞬眼后视力即可恢复。本病通常不影响视力,如果本病侵及角膜,则可有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儿童睑结膜表面可有假膜,易擦去,有渗血。本病的常见病因是由细菌引起,如肺炎双球菌、科一韦氏杆菌、 浏览全文 >>
本病是受病毒致病原感染角膜而引起的炎症。角膜浅层有丰富的三叉神经末梢,故本病常有明显的刺激症状,有畏光、流泪、酸痛等。角膜本属透明,一旦有病,则其透明度发生改变,病人常主诉有视物模糊。本病一般沿三叉神经发病,病变部位侵犯较深,其感觉减退,但因炎症刺激角膜病变的邻近组织,因此刺激症状仍较明显。病毒性角膜炎,病程牧长,愈后且易复发。常可伴有葡萄膜反应,甚至出现虹膜睫状体炎、前房积脓,或继发青光眼,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西医认为本病以单纯疱疹病毒为常见的致病原;带状疱疹病毒次之;还有在接种 浏览全文 >>
春来双眼目痒出奇,秋去症状自行消退,是本病的特点。本病为季节性发病,两眼奇痒,结膜充血,畏光流泪。一般可分两型。睑结膜型在上睑结膜有卵石形乳头肥大,大小不一致,拥挤一起,表面扁平发硬;角膜缘型则在角膜缘的结膜上有胶样窿起。病变发作次数较多后,结膜秽浊,略带黄色,犹如伞纸。本病西医认为可能为空气、花粉、尘埃、羽毛等非细菌性刺激引起的过敏反应,但确切的病因尚不清楚。本病根据临床体征与症状,一般比较容易诊断,但也可通过结膜涂片,常可找到嗜酸性白细胞。西医对本病的治疗,局部滴用激素类眼药水,充血明 浏览全文 >>
本病以瞳孔缩小,虹膜与晶状体发生不同程度粘连的一种眼病。虹膜、睫状体位于葡萄膜前段,其血、供神经支配,同属一源,在解剖学上二者又相互连接,故一旦发炎,互为受累。根据病程,有急性与慢性之分。前者症状显著。发病时,由于虹膜睫状体炎症充血、水肿,刺激三叉神经末梢,故有眼球疼痛明显,并有引及前额、颞部,夜间较甚,并可引起反射性的怕光流泪。由于炎症渗出,屈光间质透明度下降,引起视力中等程度下降。若不及时治疗,常可导致失明。西医认为本病的病因有:(1)外源性。如眼球穿孔伤,细菌、病毒、化学毒素伴随异物进入 浏览全文 >>
本病以老年人因晶体混浊而致视力减退甚至失明为特点,是老年常见病之一。本病视力逐渐减退,最终只见手动,或存光感。本病初起,眼部无红肿,也无疼痛,仅自觉视物微昏糊,犹如眼眵遮睛,擦之视糊不减;或在跟前有固定黑形,呈条状或点状;或有近视感觉;或在明处昏糊加剧,也有在黑处视糊增剧;或有视一成数个;或有虹视,视糊渐增,仅留光感或手动。多数以双眼为病,但轻重可以不一。本病病因,西医认为是晶状体退行性改变,可能与房水营养障碍有关。发病机理目前尚无确切了解。本病一般用裂隙灯或检眼镜检查,可作出确切诊断。其 浏览全文 >>
本病多发生于青壮年,尤以男性居多,常以反复出血为特征,故又称青年性复发性视网膜玻璃体出血。双眼患病,预后较差。由于视网膜静脉炎症,导致出血,流蓄视网膜层,大量可渗溢到玻璃体,屈光质透明度降低,视物不清。开始时,常以眼前黑影增多,一旦出血量大,累及黄斑,或血染玻璃体,则视力骤降。本病常因反复出血,以致造成增殖性视网膜炎,势必导致视网膜剥离,致使失明。导致本病发生的原因,一般认为与结核有关,有时虽在全身检查未发现任何活动性结核病灶,此时可作结核菌素过敏所致来考虑。其他非特异性感染病灶、过敏、内分 浏览全文 >>
本病是指眼底视网膜静脉血栓导致血液回流障碍,眼底出血,视力减退的眼病。视网膜是视细胞居地,一旦静脉血栓,血液回流障碍,势必导致出血,血液覆盖视网膜,或溢入玻璃体内,影响透光,继而使视细胞接受光的兴奋发生障碍,引起视力减退。根据出血的程度与部位的不同,视力障碍也有轻重之别:少量出血,系属分支阻塞,则部分视野缺损;倘若即使分枝未阻塞,但颞枝静脉阻塞,则往往损及黄斑,引起中心视力障碍,视力有锐减。视网膜静脉血栓,远比中央动脉或分支动脉阻塞为轻,常留有一定的视力。由于视网膜无痛觉感受器,所以也无疼痛的感 浏览全文 >>
本病以眼压升高、视神经传导功能受损为特点。青光眼分为原发性、继发性与先天性三种。本节仅述原发性青光眼,它又有充血性(闭角型)和单纯性(开角型)之分。前者常有偏头痛,恶心呕吐,虹视、雾视。单纯性青光眼,常出现过早劳视,频频换镜,仍不能解决眼疲劳的症状。闭角型青光眼多发生于老年妇人,前房较浅,有远视眼者易发。开角型青光眼多见于中青年,前房较深。闭角型青光眼体征常有角膜水肿,角膜后有棕黄沉淀物,房水轻混,瞳孔扩大,晶体轻度混浊,眼底视乳头动脉血管搏动,生理凹陷扩大,眼前部可见混合性充血。单纯性青光眼此 浏览全文 >>
本病是指视神经纤维变性,导致传导障碍的—种致盲性眼病。本病病变位于视神经,视神经纤维又是传递感觉细胞的光刺激冲动,直达视觉中枢,产生视觉。一旦视神经纤维受到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产生变性使传导障碍而影响视觉,故本病自觉视力减退,不能矫正,部分病例的视力或视野虽在正常范围,但也可表现出色觉减退。本病有些病变位置在视神经的不同部位,其表现为不同的视野缩小或偏盲、中心暗点等,通过眼底镜检查,其视神经乳头常可见到蜡黄或苍白,或颞侧苍白等。导致本病发生的原因较为复杂,有高热、发炎、肿瘤、颅内的 浏览全文 >>
本病系鼻腔粘膜和粘膜下层的可逆性慢性炎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男性患者两倍于女性。症状以鼻塞和多涕为最显著。鼻塞多为间歇性和交替性,白天、劳动或运动时鼻塞减轻;而夜间、静坐阅读或寒冷时鼻塞加重。侧卧时,多为下侧鼻腔阻塞,上侧鼻腔通气良好。多涕,常为粘液性,脓性多见于维发感染。鼻涕常向后流入咽部,患者常有抽吸性的咯“痰”。本病病因主要有:(1)全身因素。全身性慢性病,如贫血、慢性肾炎、营养不良,如维生素A、B、C、D缺乏;内分泌失调,如甲状腺功能低下、鼻粘膜水肿;妊 浏览全文 >>
本病是视网膜脉络膜黄斑区的局限性炎症,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黄斑区是中心视力的据点,一旦发病,正前方视物泛暗,视力下降,或有视物变形,视大为小,视小为大,视正反歪,对物体的颜色也有色差感。本病虽有复发,但也可自愈。倘若发作次数频繁,每有视力减退,不能恢复正常。黄斑区视网膜与脉络膜紧密相接,黄斑区视网膜的营养,也赖于脉络膜供给,故凡黄斑区的视网膜或脉络膜单一有病,常是互相波及,所以临床上称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西医对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体内病灶感染形成的过敏反应(如结核、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浏览全文 >>
本病为鼻窦粘膜慢性化脓性炎症,常累及骨膜和骨质。各窦可单独罹病,也可同时罹病。所有鼻窦均受累,则称全鼻窦炎,以上颌窦发病率最高。流脓涕为本病主要症状。前组鼻窦炎(额窦、上颌窦、前组筛窦)脓涕从前鼻孔擤出,额窦炎时晨起脓涕增多,齿原性上颌窦炎时鼻涕有腐臭味。后组鼻窦炎(后组筛窦、蝶窦)鼻涕多经后鼻孔流入鼻咽,病人感觉“痰多”。鼻塞的轻重与鼻腔粘膜病变程度(如肿大、肥厚、息肉样变)有关,头痛不显著,有头部闷胀、沉重感,常有嗅觉减退或消失。本病常因急性鼻窦炎来彻底治愈或反 浏览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