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婆媳二人用板车拉着一中年男子来到杏林草堂,一见董奉,纳头便拜。 董奉连忙扶起老妇人,问明情由。原来中年男子是老妇人的独生子,多年来肢体疼痛、麻痹,近来发展到手脚难以屈伸,周身肌肤溃烂不堪,体臭难闻,疼痛难忍。 董奉将3人让入草堂,仔细察诊观脉,见患者腕、肘、膝、踝红肿如罐粗,舌苔泛白,脉象时急时缓,病证、病因和疗法,心中已然有数。董奉叫患者在内房坐着休息,自己取出杏树皮、杏树根、桑葚、蒲公英等药物和一匹麻布置于锅中同煎,汤药煎熬好了,令患者除去全身衣物,赤身裸体,遂用蘸有药水的 浏览全文 >>
三国时期,有位德高望重的老医生董奉,专门为穷苦人看病,却不收任何报酬。病人痊愈后,登门道谢,董奉就叫他们在附近种植杏树,病重的人身体完全养好以后,种植5棵杏树;病轻的人只要种植1棵杏树。董奉用这个方法作为纪念,在他家周围渐渐地杏树成林。 不出十年,杏树结了果实。董奉把收获的杏子全部换成粮食,用来救济穷苦的人民。 为了感激董奉的德行,有人写了“杏林春暖”的条幅挂在他家门口。从此,许多中药店都挂上了“杏林春暖”的匾额,“杏林”也逐渐成了中医药行业的代名词。 浏览全文 >>
川芎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芎的根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打肿痛、头痛、风湿痹痛。主产于四川,系人工栽培。五月采挖,除去泥沙,晒后烘干,再去须根,用时切片或酒炒。关于川芎的来历,还有一段离奇的传说呢。 唐代初年,药王孙思邈偕徒弟从终南山云游到了四川的青城山。这天,师徒二人累了,便到青松林内歇脚。这时忽见林中山涧边的一只大雌鹤正带着几只小鹤涉水嬉戏。没过一会儿,突然听到几只小鹤不断地惊叫。药王师徒一瞧,原来那只大雌鹤头部低垂,双脚颤抖 浏览全文 >>
我们都自称为炎黄子孙,视炎帝与黄帝为我们的祖先,实际上我们中国人都有中医学的文化基因,因为炎帝与黄帝也一直被奉为中医药之祖。 炎帝神农氏尝百草的神话故事流传久远,且至今不衰,《史记·补三皇本记》曰:“神农氏作蜡祭,以赭鞭鞭草木,尝百草,始有医药。”《淮南子》则说:“神农氏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这个传说至少说明两个问题,其一,生动地论述了远古先民在生存的实践活动中积累了对客观事物,包括医药的经验与知识;其二,用“一日而遇七十毒”展现出先民们不畏艰辛,为探求真理而不怕牺牲的精神。神 浏览全文 >>
西汉初年的韩婴与其后的司马迁,都记载了扁鹊诊治虢太子尸厥的病例,并且高度赞扬了扁鹊的医术,说普天之下“尽以扁鹊能生死人”。扁鹊听后,不以为然,他说:“越人非能生死人,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毫无疑问,扁鹊的回答既是客观的,也是谨慎的。尽管人们常说“救死扶伤”、“起死回生”,但是,医生不是神仙,不可能像神仙一样“能生死人”。 在2000多年前的古代,扁鹊是以怎样的救治措施,让人们认为他“能生死人”呢? 当时扁鹊带领子同、子明、子游、子仪、子越五位弟子行医治病,来到了虢国。正巧赶上 浏览全文 >>
金银花,又名双忍冬花,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疏风散热等功效,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疮疖热毒等症。 传说很早以前,在浙江西部的一个山村里,有一对善良的农民夫妇,生了一对活泼可爱的孪生女儿,大的取名金花,小的取名银花。姐妹俩生得十分像,性格爱好相同,平日形影不离。她们长到18岁时,上门求亲的人便接踵而至,可是姐妹俩谁也不愿出嫁,生怕从此各分东西。她们俩还共同发誓:“生愿同床,死愿同葬。”谁料好景不长,祸从天降。一天,金花突然浑身发热,遍体红斑,病势凶猛,急得父母赶紧求亲靠友借钱,请医生 浏览全文 >>
相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行医到浙江萧山采药,目睹一青年在岩缝中捉到一只“夹板乌龟”,要给老母煮食补力气。吕洞宾想:“夹板乌龟”是极毒的,一旦吃下,那还了得!“奇怪的是,当他找到这位青年家中,见其年迈的老母却神情自若地在纺纱。吕洞宾迫不及待地询问老大娘。原来在烹调时,已将几片厚生姜塞进乌龟肚里,又用生姜水烧煮之,因而避免了中毒事故。在中药学中也记载生姜有解毒作用,如误食生半夏、生野芋或生南星引起中毒,速嚼生姜,可以解毒。 生姜防病健身有殊功。民间流传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 浏览全文 >>
一天,华佗外出,遇到一位采桑女被黄蜂螯伤。采桑女见是华佗,自认遇到了救星,恳请华佗医治。 华佗采用一般的解毒药,医治无效。他先后到民间访问拜师,查找前人医典,都说此地黄蜂剧毒,无药可治。 采桑女的病情日益严重,华佗束手无策。一日,华佗在山间散步,见一只黄蜂在山间飞来飞去,触景生情,华佗想起了采桑女无药可治,不禁摇头叹气。 忽然见黄蜂撞在蜘蛛网上,被蛛丝缠住难以脱身,蜘蛛赶去抢食,反被黄蜂螯伤,滚落在地上,腹胀如鼓。蜘蛛就在地面青苔上打滚,说也奇怪,不一会儿,便若无其事地再爬上蛛网 浏览全文 >>
盛唐时代,据说有一天,丝绸之路来了一帮西域商贾,傍晚在客栈住宿,见有一女子斥责一老者。商人上前责问:“你何故这般打骂老人?”那女子道:“我训自己的孙子,与你何干?”闻者皆大吃一惊。原来,此女子已200多岁,老汉也已是九旬之人。他受责打是因为不肯遵守族规服用草药,弄得未老先衰、两眼昏花。商人惊诧之余忙向女寿星讨教高寿的秘诀?女寿星见使者一片真诚,便告诉他自己四季服用枸杞。后来枸杞传入中东和西方,被那里的人誉为东方神草。 也有另外一种相似的说法,相传在北宋年间 浏览全文 >>
话说古时候,江南有座高山,山上有许多山洞,洞被密林遮掩,云雾缭绕,传说有神仙居住。 当地有个樵夫,家境贫寒,以砍柴为生。一天中午,他进山砍完柴,又累又渴,便循着泉水的淙淙声走到一个山洞口,喝足了水,躺在树荫下的一块石板上歇息。迷迷糊糊中,他听到有人说话,一睁眼,竟然看见长着黑白胡子的两个老者在谈论。黑胡子老者说:“今年咱的洞里结了好大一对金瓜。”白胡子摆摆手:“嘘,小声点,那边躺着个砍柴的,当心把咱的宝贝金瓜偷走。”黑胡子不以为然:“怕什么,他进不了洞。只有七月初七午时,口念‘天门地门开, 浏览全文 >>
据说北宋初年,南方有一富商的女儿,每逢行经腹痛剧烈,致形体日衰。富商带她欲往京都寻求名医,到汴梁时女儿经期适至,腹痛难忍。正遇一采药老人,仔细询问病情后,老人从药篓中取出白芷一束相赠,嘱咐洗净水煎饮服。富商谢过,按法煎制,一煎服了痛缓,二煎服了痛止,再服几剂,来月行经安然无恙。从此,妇女行经不舒,煎服白芷,在民间广为使用。 白芷,又名香白芷。味辛,性温,归肺、脾、胃、大肠经。功能祛风解表、散寒止痛、除湿通窍、消肿排脓。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白芷除了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等作用,还能改善局部 浏览全文 >>
地龙,原名蚯蚓,其身价上升与龙平等,据说与宋太祖赵匡胤有关。 相传,宋太祖赵匡胤登基不久,患了“缠腰火丹”病,他的哮喘病也一起复发了。太医院的医官们绞尽脑汁,仍是回春乏术,百无一验,太祖一怒之下,将所有治病的医官都监禁起来。后来,一位河南府的医官想起洛阳有位擅长治疗皮肤病的药铺掌柜,外号叫做“活洞宾”的,善治此病,于是上章推荐。“活洞宾”来到宫中,见太祖环腰长满了大豆形的水泡,像一串串珍珠一样,这时,太祖问道:&ld 浏览全文 >>
提起抓药,还有一段动听的传说。唐代药王孙思邈经常外出行医采药,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有好的药材,他就不畏艰难困苦地去采药,或进入深山老林,或攀登悬崖绝壁,或穿越河川峡谷。因为采的药材很多,它们的性味功用又不相同,所以不能混杂放在一起。为了便于分类放置和使用,他就特意做了一个围身,在围身上缝制了许多小口袋,凡采到一种药材,就装到一个小口袋里,使用起来就方便多了。 一次,孙思邈行医采药来到一个村庄。忽然间一阵狗叫,只见有一妇女躺在地上,嘴里不断发出"唉呀唉呀"的 浏览全文 >>
黄帝是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领袖。现存《内经》即系托名黄帝与歧伯、雷公等讨论医学的著作。 针灸之祖——黄帝黄帝是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领袖。现存《内经》即系托名黄帝与歧伯、雷公等讨论医学的著作。此书治疗方法多用针刺,故对针刺的记载和论述亦特别详细,对俞穴和刺阖、刺禁等记录较详。 脉学介导者——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渤海郡郑(今河北任丘)人。太子尸厥已死,而治之复生;齐桓公未病,而知其后五日不起,名闻三下。《史记?战 浏览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