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五脏当中,心为君主之官,主理人体的神志和血脉功能,如果多思多虑的话,必然耗伤心气,容易出现入睡困难、睡中多梦、晨醒过早等睡眠问题,也容易造成气血运行阻滞,出现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要知道,健康长寿的人经脉一定是非常通畅的,而经脉通畅的前提是什么呢?就是一定要很快乐。现代医学认为,快乐的人能够比不快乐的人寿命增加5~7年。快乐是人体经脉通畅的一个前提。人只要一生气,经脉肯定就会堵塞。经脉的堵塞在中医里就意味着有寒邪入体。这类情况的降火应以养心为先。最好能泡个热水脚,到要发汗、 浏览全文 >>
清代小说家蒲松龄不仅是一位文学大师而且还是一位横跨医文两界的养生学家。在清康熙年代,人的平均寿命只有35岁时,而他却活了76岁。这与他懂医术,饮药茶,有规律的锻炼和生活,始终保持了充沛的精力不无关系。今日读来蒲松龄的养生之道仍值得我们借鉴。善于自我养生保健蒲松龄主张“恒劳而知逸”,认为“以劳为福,以逸为祸也。”他把举石作为一种健身方法。在西铺毕府教私塾时,他闻鸡起舞,每天很早就起身到“石隐园”的松林中,呼吸飘动着松柏香 浏览全文 >>
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中年辞官,于南京小仓山下修筑随园定居,自号仓山居士、随园老人。袁枚十分注重健身养生,年近八十依然精力充沛、牙齿坚固、声若洪钟、行走轻快,终于82岁,被誉为“一代文星兼寿星”。坚持运动:袁枚有一句名言:“不求药,不求仙,只求还我当初美少年。”他深知,要使人返老还童,光靠吃药不行,求仙拜佛也是枉费心机,唯一有效的办法是坚持运动。袁枚每天早晨起床,都会到山林中散步、打拳、舞剑,呼吸新鲜空气。晚饭 浏览全文 >>
忽思慧是元代蒙古族著名医学家,兼通蒙、汉医学。在元仁宗延佑年间曾出任饮膳太医,悉心研究饮食营养,并亲自下厨配制御膳,积累了丰富的烹饪技艺、营养卫生与饮食保健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撰写了我国第一部营养学专著《饮膳正要》,此书虽为营养食疗专著,却有不少关于养生保健精辟的见解。重视饮食 忽思慧在书中指出,饥前进食,吃得太饱,容易造成过度饱食,易患肥胖症及其他各种慢性病。未渴先饮,已渴则体内缺水严重,易造成饮水过多,而饮水过多则使心肾受害。少食多餐,少餐多食损伤胃肠,又易患肥胖症。忽思慧认 浏览全文 >>
李济仁,1930年生,首届国医大师,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擅长内、妇科疑难杂症,尤擅痹病、痿病、肿瘤等顽疾治疗,有《济仁医录》等专著10余部,论文百余篇,并参编《黄帝内经》《中医基础理论》等高等学校规划教材。李济仁,这位86岁高龄的老人如今身体健康、步履轻盈、思维敏捷,每周坚持门诊与带教,还时常外出旅游。有人向他讨教长寿秘诀,他认为自己之所以健康长寿,主要得益于对心、肝、肺、脾、肾五脏全方位的保养呵护。养心宜养神李济仁介绍,养生著作《黄帝内经》中 浏览全文 >>
清代文学家沈复,字三白,号梅逸,以《浮生六记》闻名于世。在这部传诵不衰的自传体散文中,卷六“养生记道”记述了其养生之道、强身之举和长寿之法,颇受世人的关注与青睐,以致博得“养生从此留真诀,休向问素书”之嘉誉。以运动来养生沈复喜爱打太极拳,且深有感悟。他认为,太极拳是由无数圆圈连贯而成的一种拳术,因此一招一式,皆不能离此圆圈。否则,便违背太极拳之原理。练习太极拳前,须存神纳气,静坐数刻。打拳时要舒缓,由始至终,连绵不断,如行云流水一般。他遵行苏子 浏览全文 >>
周信有虽已年过90,仍健康少病,八十岁时被评为全国健康老人,九十岁时,还被评为全国才艺寿星,每周出五个半天门诊,同时能骑车上下班。这源于他懂得珍惜生命,懂得讲求中医的养生之道。运动强体周信有说,他之所以老年身体健康,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坚持长期运动。运动可以促使人体气血流通,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人体的气血流通无阻,新陈代谢旺盛,即可起到增强体质和防老抗衰的作用。因此,每个人在一生之中一定要养成运动的习惯,特别是到了晚年,更应该养成运动的好习惯。周信有出身于武术世家,九岁时就练习武术,一直坚持至 浏览全文 >>
嵇(jī)康,字叔夜,安徽宿县人,三国魏末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官至中散大夫,所以人称“嵇中散”。嵇康是“竹林七贤”之一,他崇尚老庄,所著《养生论》是我国现存文献最早的养生学专论,至今仍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嵇康的养生理论提倡形神互养,主要介绍了心理健康与形体健康的辩证关系。具体的养生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从小事着手,从一做起嵇康认为,养生保健要从小事着手,一切从“一”开始。不可认为“一怒不足以侵性,一衰不足以伤 浏览全文 >>
先治身后养生先治身后养生,是葛洪独到的新见解。他在《抱朴子・附篇》写道:“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胸腹之设,犹宫室也,支体治位,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官也,腠理之间,犹四衢也,血犹臣也,气犹民也。故至人能治其身,亦如明主能治其国。夫爱其民,所以安其国,爱其气,(元气)所以全其身,民弊国亡,气衰身谢,是以至人之士,乃施药于未病之前,不追修于既败之后。故知生难保而易散,气难清而易浊。若能审机权,可以制嗜欲,保全性命。”葛洪比喻:要想养生,必先治身,身如难保,焉能养生 浏览全文 >>
三国蜀相诸葛亮(181~234年),千古留芳、家喻户晓。在养生方面,诸葛亮也有独到之处。首先,他认为,“治身”的关键在于“养神”。他说:“夫治国犹于治身,治身之道,务在养神;治国之道,务在举贤,是以养神求生,举贤求安”。他在写给嗣子诸葛乔的一封信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清静无以致远”;“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浏览全文 >>
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乐观开朗,心地善良,待人和气,享有101岁的高寿。他以德养生之道,值得学习和借鉴。孙思邈,是京兆东原人(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人,出生于隋开皇元年,卒于唐永淳元年。活了102岁(也有说他活了141岁),他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历史上,被人们尊为“药王”。修身儒家强调养生以养德为第一要旨。孙思邈正是以德养身,医德高尚的典范。他以医药济世为怀,不慕功名利禄。隋文帝、唐太宗先后召见他,给他高官厚禄,他都固辞不受 浏览全文 >>
陈勇,男,1937年生人,北京人。从1961年跟随关幼波学医。1998年退休前在北京中医医院从事中医肝病临床工作及科研工作50年。是全国著名老中医关幼波教授的大弟子。多年来,在医治各种类型急慢性肝炎、胆囊炎、早期肝硬化、肝硬化腹水、重症肝炎等病症,运用关幼波的学术理论和临床经验取得了满意效果。尤其是在解决肝胆区疼痛、脘腹胀满、胆囊肿以及消除肝脾肿大、消腹水、退黄疸、改善肝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方面具有独到之处。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北京树德堂国医馆馆长陈勇,年迈八十,依然气色红润,精神矍铄, 浏览全文 >>
王永钧,男,1935年生,第二、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级中医肾病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他提出肾病从风湿论治的创新理论,阐述肾病风湿证候的病因、病机,规范了肾病风湿证的辨证指标和微观指标,为临床应用祛风胜湿中药治疗肾病提供了依据。主编《肾脏病专家门诊》等专著3本。著名的中西医结合肾病专家王永钧,在年轻时也曾是位肾病患者。因为一位西湖船工给的偏方,他在肾病治愈后辞职学医,还总结了一套独特的护肾经。如今83岁的王永钧,一周仍坚持看四个半 浏览全文 >>
她被誉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她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60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她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100多万册,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个人文集八卷;她从2001年起,将个人稿费捐给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到2014年已累计捐款1000 浏览全文 >>
他是百岁将军也是保健科的医生;他在2015年9.3大阅兵上,以一个标准军礼感动全国;他在今年春晚的那个庄严的军礼,戳中无数中国人泪点;他就是被网友们评为“真男神”的南京百岁将军――张玉华!最近,他向大家公开了自己的养生秘诀,如果您也感兴趣不妨一起来了解一下!坚持少食多餐每天平均五顿饭很多老年人为了养生保健,不敢多吃饭,因为多吃饭就会增加一些饮食上的负担,比如肠胃是不是能正常运转?比如是不是会摄入更多的热量甚至诱发高血脂、高血压呢?但是张老却不这么认为,他的日常饮食 浏览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