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商秘方网欢迎您的来访!

贤商秘方网

热门关注
风湿  颈椎病  高血压  痔疮  咳嗽  感冒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中医特色 > 自然疗法

    时间: 2022-03-17

        坐浴法是用药物煮汤置盆中,让病人坐浴,使药液直接浸入肛门或阴道,以治疗某些疾病的方法,属洗浴法范畴。它可使药液较长时间的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并借助热力,促使皮肤粘膜吸收,从而发挥清热除湿,活血行气,收涩固脱等疗效。  【操作方法】  根据具体病情,选择适当的药物,煎汤后置盆中,让病人趁热坐浴,至药液冷。每日1~2次。  【主治病症】  一、尿潴留  葱皂汤(《景岳全书》)葱头90g,皂角90g,王不留,行90g。上药加水,煎汤1盆,待水温40 浏览全文 >>

    时间: 2022-03-17

       药枕法是将一定的药物装入布袋内作枕头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药枕法最初流传于民间,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记载有药枕处方,清代陆锦燧辑的《鲆溪外治方选》也记述了用桑叶、菊花作药枕治疗头风。吴尚先搜集、总结民间外治经验,在他编著的《理瀹骈文》中收载了5首药枕方,分别治疗外感项强、脑痛、耳中热痛等病证。50年代后,医务工作者在吸收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药理,研制出了不少新的药枕,用于防治某些疾病及保健益寿,取得了较好疗效,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操作 浏览全文 >>

    时间: 2022-03-17

        敷脐法是选用适当药物,制成一定的剂型(粉、糊、膏)填敷脐中,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脐名神阙,自古只灸不针,到唐代逐渐发展为药灸并用,即用药灸来治病。晋、唐以后,随着穴位敷药疗法的诞生,在神阙穴贴敷药物以治病的方法即敷脐法,也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如《万病回春》治“小儿泻不止,五倍子、陈醋稀熬成膏,贴脐上”。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三卷、四卷中,对许多病证都记载了敷脐方药,如治水肿尿短,以针砂“同猪苓、地龙、葱涎贴脐”。其后,赵学敏的 浏览全文 >>

    时间: 2022-03-17

        热熨法是采用药物和适当的辅料经过加热处理后,敷于患部或腧穴的一种治疗方法。  本法是中医独特、有效的外治法之一。它可借助温热之力,将药性由表达里,通过皮毛腠理,循经运行,内达脏腑,疏通经络,温中散寒,畅通气机,镇痛消肿,调整脏腑阴阳,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本法操作简单,取材方便,费用低廉,安全无痛苦,是值得推广的外治方法。  【操作方法】  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适当的药物和适当的辅料,经过加热处理后敷于患部或腧穴。  【主治病症】  一、厥脱   浏览全文 >>

    时间: 2022-03-17

       薄贴法就是用膏药外贴穴位或患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薄贴即为膏药之古称,清代《医学源流论•膏药论》中云:“今所用之膏药,古人谓之薄贴”。膏药起源很早,《内经》中已有“治之以马膏膏其急者”的记载,清人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中称:“《内经》用桂心渍酒以熨寒痹,用白酒和桂以涂风中血脉,此用膏药之始。”西晋的《崔氏方》中记载了用熏陆香加黄丹、油熬制  乌膏,此为膏药制法的较早记载。唐代孙思邈则在《干金翼方》中首先提出“薄贴”一词,该书第23卷专列“薄 浏览全文 >>

    时间: 2022-03-17

        冲洗法是用药物煎汤冲洗创口,以起洁净作用的方法。它藉药液的冲洗,可清除脓液,洁净疮口,以利愈合。  【操作方法】  将所选药物煎淡汁冷却后,冲洗患处,每日数次,至脓水尽。阳证可选用清热解毒药及等渗盐水,阴证可选用等渗盐水进行冲洗。  【主治病症】  一、痈  丝瓜冲剂(《偏方大全》)鲜丝瓜1个,将丝瓜洗净切碎,捣烂绞汁,频频冲洗患处,每日3次,6次为1疗程。功能解毒敛疮。主治痈疽不散,疮口较深者。  二、鞘膜积液  酒精洗剂(经验方) 浏览全文 >>

    时间: 2022-03-17

        熏洗法是用药物煎汤,乘热在患部熏蒸、淋洗和浸浴的方法。  早在东汉•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中就已载有用苦参汤熏洗治疗狐惑病蚀于下部者,可谓是熏洗法的最早记载。唐•孙思邈《千金要方》中载有以药物熏洗痔瘘的方法。以后此法历代习用,并逐渐发展,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操作方法】  一、外伤疼痛  活血止痛洗剂(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4;8(4):30)艾叶、土细辛、川桂枝、甘松、山奈、炙川乌、炙草乌、伸筋草、海桐皮各log, 浏览全文 >>

    时间: 2022-03-17

        擦洗法是用药物煎汁,擦洗患处的一种外治法,它藉药物功效及摩擦之力,起到清热活血,祛瘀通络等作用。  【操作方法】  将所用药物加水浓煎,待药汁微温后擦洗病变处,最好擦破表皮,微微觉痛,效果较好,每日2~3次。  【主治病症】  一、黄水疮  加味皮炎洗剂(江苏中医杂志1987;8(6):2)大黄lOg,黄芩lOg,黄柏lOg,银花lOg,连翘lOg,苦参lOg,艾叶lOg,蛇床子15g,马齿苋20g。将上药水煎待温后,轻轻擦洗患处,每日1 浏览全文 >>

    时间: 2022-03-17

       摩擦法,亦称药物摩擦法、介质摩擦法,是医生以掌心或其它物品蘸药液或药膏在患处表皮摩擦,以治疗疾病的外治法。  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记载用头风摩散(附子、盐)摩头治疗偏头风,从而开药物摩擦法之先河。之后,有关摩擦法历代均有记述,至清代吴尚先的《理瀹骈文》已载摩擦方药近百首,涉及内、外、妇、儿科数十个病症。目前,此法无论在剂型上,还是适应证方面都有很大进步,成为一种较常用的外治方法。  【操作方法】  医生以掌心或其它物品蘸药液或药膏摩擦患处表皮。 浏览全文 >>

    时间: 2022-03-17

        敷贴法又称外敷法,是将药物研为细末,并与各种不同的液体调制成糊状制剂,敷贴于一定的穴位或患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此法历史悠久,远在春秋战国时期,敷贴法就已经出现。如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医学文献《五十二病方》中就载有用地胆等药外敷“牡痔”;《内经》也有用”白酒和桂,以涂风中血脉”的记载。晋、唐以后,随着针灸学的迅速发展,一些医家把外敷法和经络孔穴的特殊功能结合起来应用,创造了穴位敷药法,大大提高了临床疗效。到了明、清,穴位敷药法有了进一步发展,应用范围 浏览全文 >>

    时间: 2022-03-17

        溻是将饱含药液的纱布或棉絮敷于患处,渍是将患处浸泡于药液之中,前者相当于现代常用的湿敷法,因两法往往同时进行;故两法合称之溻渍法。  元代齐德之的《外科精义》卷上载:“溻渍法,疮疡初生经一二日不退须用汤水淋射之。在四肢者,溻渍之”。并指出其作用原理“夫溻渍疮肿之法,宣通行表,发散邪气,使疮内消也。盖汤有荡涤之功,……此调疏导腠理,通调血脉,使无凝滞也。”因本法要把患处浸泡于药液之中,所以以四肢远端的疾患为宜。  【操作方法】  依据具体病证所选的药 浏览全文 >>

    时间: 2022-03-17

       插药法又称枯痔钉疗法,是将一定的药物制成药钉,直接插入痔核内,使其逐渐坏死、干枯、脱落而愈的一种治疗方法。  早在宋代《太平圣惠方》中就有“以砒霜、黄蜡搅拌和匀,捻成条子治疗痔”的记载。到明代陈实功在《外科正宗》中详细记载了“以三品一条枪,插至七日,痔变黑色,疮边渐渐裂缝,到十五日脱落”。为后世的插药疗法奠定了基础。近代有学者把药物制成药钉或药棒、药条等用于治疗耳、鼻、阴道等窍道部位的疾患,扩大了插药法的应用范围。  【操作方法】  把依据病症选用的 浏览全文 >>

    时间: 2022-03-17

       药线挂线法是采用药物丝线或纸裹药线来挂断瘘管或窦道的治疗方法。  本法首载于明代徐春甫所著的《古今医统》,云:“只用芫根煮,挂破大肠,……药线日下,肠肌日长,……鹅管内消”。本法经程复斋推广,一直沿传至今,并不断改进,目前常用橡皮筋代替药线,效果更佳。  【操作方法】  1.将银制探针球头部自甲孔探入管道,从乙孔穿出,然后用丝线做成双套结,将橡 皮筋线结扎于探针的球头部,再由乙孔回入管道,从甲孔抽出(亦可在有孔探针的尾端扎一橡皮筋线,使探针自甲孔探入 浏览全文 >>

    时间: 2022-03-17

       淋洗法,又称淋射法,是用药物煎剂或冲剂不断喷洒患处的一种外治法。  早在宋代,唐慎微所著的《证类本草》中,就载有草绳淋法治疗中暑;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也有用冷水淋射百会穴或哑门穴治疗鼻衄的记载。现代临床上则主要用淋洗法治疗一些局部浮肿疼痛的病症,均有较好疗效。  【操作方法】  将所选药物煎汤去渣,趁热把药水装入带细眼的小喷壶内,不断地喷淋患处;喷淋时,下面放置容器,以接药水;若水已凉,可加热,再倒入小喷壶内,继续喷淋;每日淋洗2次,每次可重复喷 浏览全文 >>

    时间: 2022-03-17

       酒醋疗法是用酒或醋局部外用,以达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  以酒、醋治病的历史悠久,在魏晋时期就有以酒、醋治病的记载,如《名医别录》载:酒“味苦甘辛,大热,有毒,杀百邪恶毒气”。醋“味酸、温,无毒,消痈肿,散水气,杀邪毒”。以后历代医家都将酒、醋广泛运用于临床,以治疗各种疾病,并且由内服发展至外用,如唐•孙思邈《千金方》中载治霍乱转筋入腹,以“醋煮青布溻之,冷复易之”;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用酒“洗目赤肿痛”则“泪出而肿消赤散 浏览全文 >>

推荐资讯>>

精彩推荐

首页 | 秘方大全 | 中医养生 | 中医食疗 | 疾病百科 | 中医特色 | 新闻动态 | 返回顶部

郑重声明:本站所有秘方均为民间、网络和书籍收集,其中部分秘方为网友无偿提供,系首次公开!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多年的精心收集整理,堪称秘方、偏方的大宝库!敬请收藏,以备不时之需,可随时查阅!

Copyright © 2008-2025 贤商秘方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120**88号